而新增光伏组件产线只需要半年就可完成。
2021年Q1价格传导,低点在明年4月份,价格可能回调个10块钱左右(从42块到32-35块)。现在库存不到9万吨,6天多的库存,就是一个基本周转天数。
Q :对2021-2025年全球及中国光伏装机量预测?A: 2020年全球120GW,国内40GW,海外80GW;国内每年10GW的增速,保守估计,当然如果新能源政策推广明显,可能超过这个。中国需求:分布式是发展趋势,是潜力比较大的方向,今年组件产量会在120GW左右。二、利润情况今年5、6月有短期的倒挂,3季度进入到40%毛利以上;大概43.66%;如果窑炉1000吨以上,成本比行业低10%,大窑炉目前的利润水平已经到50%以上,是历史高位。Q :如果用浮法替代,发电量比较?A:组件售价是一样的,但发电量肯定和光伏玻璃有区别。2022年有8850吨的新增量;国内窑炉的平均使用8-10年。
2021-2022年增量比较大的,真正放开的概率不会特别大,因为如果放开加上新增,明后年可能出现过剩,过度投资。Q&AQ:南玻4800吨新产能,2021、2022年出来的可能性大吗?A:现在都说南玻没有存量产能去置换,他们有很多浮法线,如果有较大的盈利差异,可以随时置换。内需的扩大,使我们的企业一方面有了市场,另外一方面还是由于我们中国企业真正的低成本创新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得我们能够满足已经扩大了的内需的市场的需要,使我们能够这几年逐步把我们的化石能源的比例降下去。
在进入光伏领域之前,我就是做装备的。从三头在外,到三个世界第一,短短十年间中国光伏产业经历了怎样的过山车?从扩大内需到优化供给,中国光伏企业如何实现了凤凰涅槃?11月21日 21:30CCTV2《对话》为我们带来答案!且听四位光伏大佬分享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光伏事业。中国光伏应该说最早它的起步,就是从海外市场起步的,所以这不同于其他产业,它有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所以整个行业的同仁们,真正回想十年前的状况和现在今天中国光伏行业所取得的地位的话,大家心里面会有一种特别的自豪感。
这时候连城数控开始进入,也有其他家进入。现在如果我们要去看,国内的设备接近占了百分之百,成本只有进口设备的三分之一不到。
所以使得很多企业就做不下去了,所以当时有很多企业破产,对行业带来非常沉重的打击。到2015年之后,随着技术的升级,那么进入到金刚线的切割时代,这时候中国的企业和瑞士,和日本的企业已经是同台竞技了。我们出口的方向大部分是欧洲,欧洲的大部分是德国,所以一个国家一打喷嚏,我们跟着就感冒了,就是这样一个情况。中国的光伏电池组件的产量,连续十三年世界第一。
光伏产业突破三头在外短板的四大攻坚战:扩大内需,优化供给,突破装备,拓展海外。我们那个时候就是没有基础,我们的产业链不完整,所以我们得到的反思就是,我们一定要把基础抓在自己手里,所以我们通过企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攻克了多晶硅料等,包括一些设备的难关,这样我们光伏的成本才快速下降。我们总书记2020年9月22日在联大会议上表态和承诺以后,10月份日本宣布2050年实现碳中和,随后三天韩国宣布2050年实现碳中和,所以全世界几乎190多个签约国之间大多形成共识,这对国际上的这种能源转型的推动,对中国发展过程当中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的生态发展、环境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产品的提升、技术服务改进的速度比它们快。
国家从各个方面的政策给予引导,给予刺激。而且中国的光伏产业的技术创新有一个特点,它是全产业链的创新
7月21日,通威股份市值突破1000亿;10月9日,隆基股份市值超过3000亿;阳光电源的股票则数次涨停,上周五(11月20日)市值报收665亿;天合光能在6月10日登陆科创板后,各种布局突飞猛进,上周五(11月20日)总市值报收421亿。有人说光伏产业的世界第一名不副实,我认为这个完全没有道理,因为这是我们中国的光伏产业拼搏出来的,而不是人家让出来的。
我们统计了一下,现在全世界GW级以上这样大的市场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超过16个,所以不是过去那种非常集中的现象,这个实际上对于国际市场的稳定度得到了大大的提升。这时候连城数控开始进入,也有其他家进入。总书记这次表态,又一次向全世界发布这种冲锋令,全人类齐步跨进可再生能源、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生态发展的新时期。如果我们在有条件的地方,利用我们的国土面积来输出清洁能源,事实上我们可以大部分节约石油的这种进口,减少石油的消耗,节约外汇的支出,同时实现能源的清洁转型。双反的结果是怎样的?2011年,我们光伏产品的出口额225亿美元,至今为止这是我们最高的一个点;到了2012年,我们一下子降到127亿美元,近乎腰斩,这个打击是相当沉重的。所以讲的我们这个所谓三头在外起点很低,其实最核心的一个就是技术在外,你没有技术,你有原料,有市场,有设备,你没有可持续的竞争力。
特别是我们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我们国家给予的一些电价的补贴,这些补贴从今天来看,看上去它是扩大内需,本质上它是让我们快速降低成本。到2015年之后,随着技术的升级,那么进入到金刚线的切割时代,这时候中国的企业和瑞士,和日本的企业已经是同台竞技了。
为什么这么说?事实摆在那儿,因为这些产业都是人家先干的,而且都是发达国家先干的,15年前我们的电池组件的产量只是日本的1/5,我们的产量排在日本、美国,排在欧洲后头,但是后来我们一步一步地大家拼搏奋斗,最后战胜它们,把市场从它们那里拿过来了,我们变成了世界第一。现在如果我们要去看,国内的设备接近占了百分之百,成本只有进口设备的三分之一不到。
光伏行业的发展,虽然吹的是冲锋号,但是它不是一个百米赛跑。今天,当我们面对世界诸多不确定性的时候,当国家提出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的时候,有人说,中国的光伏产业就是双循环发展最典型的范例。
现在的煤、天然气、石油将全部被淘汰,全要靠以太阳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作为未来能源的整个的主力。所以整个行业的同仁们,真正回想十年前的状况和现在今天中国光伏行业所取得的地位的话,大家心里面会有一种特别的自豪感。十年前,一场盛世泡沫让光伏产业饿殍遍野。产品的提升、技术服务改进的速度比它们快。
所以我们的潜力和我们实际做的工作都体现在这里面了。从这一种产业链的支撑来讲,光伏发电输出的等效的这种电力能源,如果用在我们的电动汽车,我们知道汽车占能源当中的消耗占我们石油消耗量的70%以上,如果我们以电动汽车的能源消耗的成本和内燃汽车烧汽油烧柴油的这种成本相比的话,我们现在实际上电动汽车的能源消耗成本只有用油的1/3到1/4。
我们现在主流的企业电池转换效率已经在22.4%-22.5%,领先企业已经接近了23%。比方说隆基,我需要什么技术,不光是隆基的团队在研发,全球的团队知道隆基需求这样的技术,我给你做这样的研发,我给你提供那样的服务,这是一个很好的局面,我们要利用好这个局面。
同时,中国所有光伏上市企业的总市值接近19000亿。从三头在外,到三个世界第一,短短十年间中国光伏产业经历了怎样的过山车?从扩大内需到优化供给,中国光伏企业如何实现了凤凰涅槃?11月21日 21:30CCTV2《对话》为我们带来答案!且听四位光伏大佬分享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光伏事业。
到了2015年,已经可以并驾齐驱了。而且中国的光伏产业的技术创新有一个特点,它是全产业链的创新。内需的扩大,使我们的企业一方面有了市场,另外一方面还是由于我们中国企业真正的低成本创新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得我们能够满足已经扩大了的内需的市场的需要,使我们能够这几年逐步把我们的化石能源的比例降下去。中国光伏应该说最早它的起步,就是从海外市场起步的,所以这不同于其他产业,它有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国家为了阻止像天合光能这样的中国企业竞争它们占领的市场领先地位,就采取了一次又一次的贸易保护,不管是一次双反、二次双反,实际上目标就是要阻止我们在它们市场争夺它们的市场主导权,以及和它们产业竞争。在过去我们跟海外的一些供应商在合作,相对来讲,大家交流一次,都要几个月的时间,但是中国企业之间,上下游完全打通之后,相互之间的交流,只需要一周或者两周。
所以这是一个相互守望的、相互耦合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行业,其实表现也是不错的,比如说像汽车行业,支撑铁公机领域的是这个机械工程的制造业。
所以中国已经全面领先了。所以中国在产业的领先不是偶然的。
© 1996 - 2019 鸿鹄将至网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
地址:老菜市